在我们原始的幻想里,AI是基于对海量数据的学习,锻炼出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模型,并借助计算机的优势(计算速度、并发可能)等碾压人类。
但我们目前的AI,不管是AlphaGo还是图像识别算法,本质上都是服务于专业领域的技术工人。
而GPT目前看似只能解决自然生成领域的任务,但实际上,他展现出了通用型人工智能的潜力。
在前面,我们讲过,目前而言,BERT擅长自然语言理解类任务(完形填空),GPT擅长自然语言生成类任务(写作文)。
但在Google的FLAN-T5模型上已经实现了两类任务在输入输出形式上的统一,从而使得用GPT来做完形填空成为可能。也就是可以用一个大模型来解决所有NLP领域的问题。
那么再进一步地,是否GPT可以从NLP领域走向其他AI领域呢?当然有可能!在去年年中爆火的AI绘画,其中一个关键技术门槛其实就是Text-图像的转化,这同样是来自OpenAI所开源的CLIP模型实现。
因此GPT在图像领域的能力同样也令人期待。同理在多模态如音频、视频,本质上也能转化为Text-everthing的问题去求解,从而让大语言模型发挥成吨的威力。
当然你可能会问,那么只要大语言模型就可以呀,为什么是GPT,而不是BERT呢?接着往下看。
事实上,BERT的fine-tuning模式有两个痛点。
而Promot模式恰恰相反,不需要太多的数据量,不需要对模型参数进行改动(也就意味着可以不部署模型,而是接入公开的大语言模型服务)。那么他的调试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,玩家越多,创造力涌现就越猛烈。
这里的人机交互,指的是人-模型之间的交互。